我是赛事人丨陈远丁:体育记者是我的职业,并不是我的人设 - 知乎

admin 62 0

我是赛事人丨陈远丁:体育记者是我的职业,并不是我的人设 - 知乎-第1张图片-足球直播_足球免费在线高清直播_足球视频在线观看无插件-24直播网

我是赛事人

陈远丁

喜欢或习惯被称谓的小名

丁丁

活动范围(居住城市)

北京

工作单位

新浪体育

现任职务

新浪跑步执行主编

参与报道的赛事

如果从2011年算起,真数不过来了,但一直记得报道马拉松的第一篇是2012年厦马赛记。

参赛经历

将近40场了吧。开始还用小本本记,后来就记不过来。主要是用不上,我是跑渣,跑者履历没什么鬼用。代表性的有2011北马、2012柏林、2016波马以及2014年以来每年的上马(因为每年的个人最佳成绩都在这个赛事)

01职业经历是怎样的?目前你的职业选择,你的从业经历和兴趣都给你带来了哪些优势和劣势?

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在一家小报社打工,因为自己不是学新闻的,在那完成了“原始积累”;然后到北京晚报实习了大半年,然后正式考进去了;

做了7年的国际新闻,将近10年的调查新闻,中间还创办了科普周刊,后来兼任过理财周刊的主编;

然后,2018年2月28日,放弃了正处的身份和待遇,去了新浪体育;还有提一嘴的是,2015年底开始写跑步公号:丁丁runner。

目前,纸媒+网媒+自媒体经历基本占全了。

优势:认识了一堆形形色色的人,经历过“911”以来各种国际国内大事的历练,看透了起起伏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……;

劣势:当一个人接触、了解外界的相对多了,胆子就越来越小,越来越怂,而且自我钳制很厉害。

02从你的自媒体“丁丁runner”的角度,你希望你的声音是去传达什么?你的愿景是什么?

一直想传递出客观、中立的立场,但又得是独立思考的观点。不过我也承认,这非常不容易做到。

我的愿景就是:能成为一个舆情研究的专家、或在未来能成为赛事研究、媒体公关等方面的顾问或专家,而不是所谓的记者、KOL等——记者是我的职业,并不是我的人设;

KOL,我个人并不具备KOL的素质,是承蒙大家的抬爱,加上职业因素,我被当作了所谓的KOL。依照古训来看,立功,我这辈子都没这能耐;立德,更没有可能,我唯一有可能做到的就是“立言”。

03为什么想起做《赛事舆情》?做的过程中有没有感觉艰难的时刻?又有没有觉得特别欣慰的时刻?

2013年,我经过培训、考核,成了人民网的舆情分析师。

当然,现在回头看,我顶多学到了一点点皮毛。不过,这个改变了我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。更何况,微博微信方兴未艾之时,也是两大舆论场活跃之日。作为新闻从业者,舆情分析、观察成为必要的手段。而我只不过把这个移植到马拉松赛事中而已。

最艰难的时刻当然有:当你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赛事人,当你了解马拉松行业越来越深的时候,舆情变得越来越难写。写不下去了!离所谓真相越近,就越不敢说话。

其实,这也源自公众对舆情二字的误解。舆情分析,并不代表我的观点,但大家都以为是我故意所为。其实,大不然!大不然!

欣慰的时候有很多,不一一列举,当很多赛事人、同行愿意对我敞开心扉、袒露心声时,就是我最欣慰的时刻,因为没把我当外人,对我是莫大的信任、鼓励。

04当你正式成为跑步类体育媒体至今,你对跑步行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发现?为什么?

马拉松行业还很小,体量实在太小了;马拉松行业依然很危险,希望所有的从业者,千万谨防类似保龄球产业的悲剧重演;跑步行业正处于合纵连横的战国时代,拥有国企资源或政府背景的大赛事公司将逐渐脱颖而出,未来也会呈现“赢者通吃”的效应;跑步自媒体对跑步行业来说:成也萧何败也萧何!跑步行业的数据缺失、不规范,到了必须重视、必须解决的地步,否则这会影响和制约行业的发展。05完赛了多少场马拉松或越野赛事?最难忘的是哪场赛事,为什么?

将近40场,没认真数。以前总是想当KOL或被某品牌签约,所以备了跑步履历,后来发现,真相是跟颜值有关。我这个半老头子,就别掺和了。

最难忘的不少,比如2011年北马,也是我的首马,经历了奥森抽筋、抢水等;比如2012港马,第一次经历高素质跑者的赛事,受到较大的冲击;

2012年柏林,第一次出国跑马拉松;

2015上马,非要去一趟厕所,结果跑了3小时零12秒;

2016年波马,感受到波士顿狂热的氛围和尚武尚体的文化;

2013年,太鲁阁马拉松,一落地台湾就遇到了地震,自己偏偏还在震中,地震时刚下车,距离房东家的门只有一步,但仿佛那是一辈子的时间、永远无法企及的距离……太多了!06五年前和现在,你对自己跑步或者参赛的心态有哪些差别?为什么?

申明一下,我跑马拉松8年多了。差别还是蛮大的。当初就是健康需求,现在成了饭碗;心态逐渐是平和的;当然,身不由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……原因很简单,老了嘛!

07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对跑步行业的热情会褪去?

现在就已经消褪了!对跑步,永远不会,但对这个职业,已经不堪重负了。我不知道能扛多久。

08在你眼中,赛事与媒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关系?

二者本来就是一体的,不是所谓合作的关系。赛事就是媒体。不懂媒体的赛事人,即便做得好赛事,但也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;

懂媒体的赛事人,事半功倍;凡是政府官员具有高水准媒介素质的,那这个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一定是一流的,而且这个城市肯定还有其它更牛的赛事……

09在合作过的体育赛事主办方中,你觉得媒体服务做得最好的是哪家?是哪些亮点让你觉得他们非常突出?

上马、无锡、汉马、厦马、北马等赛事(排名不分先后),媒体服务做得相当棒。他们共同的亮点就是,新媒体稿子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排,媒体服务也很精准到位,文笔比现在绝大部分自媒体强,而且强了不止多少倍,简直让我们无路可走。

10作为媒体来说,你认为国内跑步行业管理机构、赛事组织者,都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推广一些什么内容?你的建议有哪些?

关注和推广什么,不应该问我,应该问他们自己。如果他们自己都不懂,那后果很可怕。哈哈!我的建议是:有机会的话,人人都应上媒介素养课。11你觉得目前中国的跑步赛事行业,最紧要解决的问题或现象是什么?为什么?

要解决一管就死、一放就乱的问题。国情确实太复杂了。虽然小康了,但大家的心智还处于婴幼儿期。马拉松行业还处于“温饱”阶段。

12回望你跑步以来的跑步行业发展中,你觉得让你最高兴看到的变化是什么?最遗憾看到的是什么?

最高兴的变化就是跑步的人越来越多,跑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;最遗憾的就是,现在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也越来越多了。

132018-2019年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?

莫把爱好当饭碗。

14长远来说,你对自己有哪些期待和计划?

没有期待和计划,只有一个奢望:这辈子有没有可能衣食无忧?自己能逍遥地云游世界、码码字、跑跑马拉松?(傻蛋,快醒醒吧!!!)

15工作之余,你最喜欢的爱好是?

刷朋友圈、羽毛球、翻翻书16最想推荐给大家哪本书?

建议多读读社会学、心理学、经济学等方面等杂书闲书,少读那些“有用”的书。我一般不推荐具体的书,每个人的“先天”很不一样,后天需要弥补什么自己才知道。你看什么书,取决于你如何看待马拉松行业。

17如果有机会问这个行业任何人一个问题,最想问谁?是什么问题呢?

建议多读读社会学、心理学、经济学等方面等杂书闲书,少读那些“有用”的书。我一般不推荐具体的书,每个人的“先天”很不一样,后天需要弥补什么自己才知道。你看什么书,取决于你如何看待马拉松行业。

18来自上期赛事人主咖陈跃阳的问题:你跑步和码字的时候,分别在想些什么?

跑步的时候,是什么都在想,然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。不管是过去做调查新闻,还是现在做跑步,想的最多的都是工作。很多稿子的角度和思路,真是跑一跑就出来了灵感。

码字之前想的更多,比如契合场景的诗句、对应社会现象的各种理论、哪个角度切入更好等等;码字本身想的更多的是遣词造句本身,因为自己的稿子越来越有影响力,落笔也就越来越慎重。

码字之后都会鼓励自己,我在记录中国马拉松的历史,我有这个资本与能力记录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
19你还想听到@谁的故事?

你想@:危律师

— end—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